【热闻】新疆艾比湖湿地生态守护者:多年守护见证万羽归巢
时间:2025-07-07 18:20:37来源:新疆艾比湖湿地生态守护者:多年守护见证万羽归巢


(资料图片)

清晨9点,高文家背起望远镜,独自走上艾比湖鸟岛的巡护小道。就在30多年前,这里因连续干旱几乎成了“白色荒漠”;如今,芦苇摇曳、鸟鸣再现,重现生机。
 
  作为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岛林业管护站的站长,高文家每天的第一项工作,就是查看新近冒出的芦苇和鸟类巢穴。这些不起眼的变化,正是这片湿地悄然复苏的信号,也是他和同事们十余年生态修复的亲历与见证。
 
 
航拍艾比湖湿地。(资料图)受访者供图
  守护与责任的起点
 
  艾比湖位于新疆精河县城以北35公里处;西与北疆铁路精河到阿拉山口段相邻,向北行35公里,即到阿拉山口;东为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其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,也是干旱区珍贵的湿地生态系统。艾比湖像一道天然屏障,有效阻挡阿拉山口强劲的风沙侵袭,减缓荒漠化进程,保护周边农田和居民区。
 
  2012年,高文家来到鸟岛林业管护站工作。彼时的艾比湖,水域面积逐年缩小,湖边芦苇渐稀,盐碱地裸露。曾经有着“鸟类天堂”美誉的艾比湖,正面临着消失的危险。
 
  “那时候,站里只有几个人,一年四季最多的活就是巡湖、清点鸟类、记录植被。”高文家回忆,“有时候,看着一大块芦苇地干枯,心里说不出的难受。”
 
  作为管护站的年轻成员,他慢慢意识到,守护艾比湖,不能只靠简单的巡查和记录,更需要科学的生态修复和试验。
 
  危机下的生态警钟
 
  “刚去艾比湖湿地工作时,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如何让湿地恢复生机,从哪些方面入手。”高文家说。
 
  当时,由于上游灌溉用水量增加,入湖水量锐减,湖泊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1200多平方公里,缩减到不足400平方公里。湖水盐度升高,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。
 
  “最明显的变化,是鸟类种类和数量的减少。”高文家说,白鹤、黑鹳、天鹅等珍稀鸟类,曾在这里繁衍生息,但随着湿地萎缩,鸟岛上的鸟巢越来越稀疏,甚至一些曾经常见的鸟类也几乎销声匿迹。
 
 
高文家在湿地巡查。受访者供图
  盐碱化问题更让高文家忧心。湖区原本的芦苇、柽柳、苦豆子等耐盐碱植物逐渐退化,裸露出湖底沙土。“风一刮就顺着风力形成沙尘暴,越刮越远。”
 
  科学与坚守的湿地试验
 
  2007年,艾比湖湿地被正式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。高文家所在的鸟岛林业管护站,成为区内生态修复和试验的“前沿阵地”。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专项资金,支持湿地修复、植被恢复等工作。
 
  “我们最初的想法很简单,就是试着把芦苇、柽柳等原生植物种回去。”高文家和同事们顶着烈日,挖沟种植芦苇苗。由于土壤盐碱度高,成活率极低。第一年,2000株芦苇苗,存活的不到200株。
 
  “那时候很沮丧,但也逼着我们去找原因。”高文家说,为了适应高盐环境,他们开始尝试本地品种的选育,并引进更耐盐碱的柽柳、红柳、沙拐枣等灌木。与此同时,他们还与新疆林科院、塔里木大学合作,探索盐碱地的改良办法和灌溉技术。
 
  植被试验并非一帆风顺。高文家和同事们发现,单纯依靠引种很难改变土壤环境。为此,他们尝试挖设小型引水渠,引入外源淡水,降低表层盐分,还利用地膜覆盖、沙障等方式,减少蒸发量,让土壤保持一定湿度。
 
  “最难忘的是连续三年干旱,芦苇几乎全军覆没。”高文家说,但他们没有放弃,继续摸索。后来,随着上游生态补水的逐步实施,湖区水位回升,芦苇和灌木的成活率大大提高。
 
  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
 
 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。七十年来,新疆始终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,特别是近年来,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取得历史性进步。以艾比湖为例,十多年来,这片湿地的生态修复成效尤为显著,湖区水域面积稳定在400-600平方公里,湿地植被覆盖率从不足20%提升到35%以上。芦苇、柽柳、芨芨草等本地植物恢复生长,大片盐碱地披上绿色新衣。
 
  最让高文家欣慰的是鸟类数量和品种的回升。根据管护站近三年的监测数据,艾比湖湿地鸟类种数已恢复到200多种,候鸟迁徙高峰期,成千上万只赤麻鸭、天鹅、红嘴鸥在湖面翱翔。消失多年的白鹤、黑鹳也再次现身。
 
  近二十年来,新疆加强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,推广节水灌溉,避免对湿地水源的过度利用。同时,划定湿地保护区,开展湿地恢复工程,严格限制湿地周边的开发活动。
 
  特别是塔里木河经过25年的综合治理,下游的植被面积从2000年的830多平方公里增加到2023年的1790多平方公里。不仅植被增多,植物种类也从治理前的7种增加到26种。以前难得见到的水鸟和黄羊等野生动物,也重新回到这里。
 
 
高文家和同事一起观察湿地鸟类动态。受访者供图
  艾比湖湿地的变化,也是新疆生态改善的生动例子,反映了新疆湿地整体向好的趋势。同时,高家湖湿地、昌吉玛纳斯国家湿地公园、博斯腾湖和赛里木湖等,也通过科学管理和生态修复,水质和生物的生存环境有了明显改善。
 
  从干旱盐碱化蔓延到湿地重现生机的巨大转变,艾比湖湿地的生态修复,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年来生态保护进步的缩影,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真实写照。

标签:

最新
  • 【热闻】新疆艾比湖湿地生态守护者:多年守护见证万羽归巢

    清晨9点,高文家背起望远镜,独自走上艾比湖鸟岛的巡护小道。就在30

  • 太超前!MWC上海初探“碳硅融合”未至之境

    今年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(MWC上海)的主题为汇聚·连接·创造,在

  • 2025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启幕 聚焦“金融+科技”双向赋能

    2025天津五大道金融论坛5日在天津启幕。来自国家有关部委、全国性金

  • 取关是什么意思?什么是取关?

    取关 是网络用语,是 取消关注 的简称。在社交媒体平台(如微博、

  •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跌 标普500指数结束九连涨

    美东时间周一,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下跌。道琼斯工业指数收跌98 60点,

  • 红旗渠通水60年已累计引水超过130亿立方米

    4月5日,红旗渠将迎来主干渠通水60周年。记者4日从中国水利部获悉,

  • 南宁携手新加坡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城

    南宁国际科技产业城人工智能科创中心项目2日宣告开工。广西南宁市正

  • 以花为媒 “中国山水牡丹起源地”做靓节会经济

    在有中国山水牡丹起源地之称的重庆市垫江县,牡丹不只是花,更是促

  • 安踏集团获全球行业首个ISO56001国际创新管理体系认证

    在12月12日举行的全球开放式创新论坛上,安踏集团获颁全球行业首个I

  • 全国铁路主要指标持续向好 铁路货运量持续增长

    国家铁路局日前发布2024年前10月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。前10月

  • 上海多部门协作 综合施策致力消除艾滋病、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

   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 (记者 陈静)第37个世界艾滋病日将至,上海

  • 【文化评析】期待更多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

    近日,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全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工作推进会上提出,

  • 太湖湾无锡低空经济创新发展专题会议举行

    10月26日,由无锡移动主办的5G-A低空智联网赋能无锡新质生产力太湖

  • 世界快资讯丨直播助农激发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挺膺担当

    来源标题:直播助农激发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挺膺担当9月23日上午,青耘

  • 邓州市商务局召开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座谈会-即时

    为扎实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,持续开展促消费活动,9月19日邓州市商

  • 浙江补贴居家适老化改造 上线数字化应用模块 全球看热讯

    中新网杭州9月13日电(鲍梦妮)13日,据浙江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

  • 旅游
    • 天天热点!泌阳县人民法院:开展食品安全周宣传活动

    • 【报资讯】新技术显著缩短食品细菌检测时间

    • 西平县柏城三里湾小学举行汉字书写比赛|环球快看点

    • 影视创作与非遗传播双向奔赴